714-2

▲Teddy Bear是我不敢說的夢。(FROM: teddy-bear.com.tw)

想起很久前,一個曾很要好的朋友評論,為何台灣很多電影總是老套的在處理「認同感」的問題。

在2008《海角七號》之前,國片蕭條了不知多少個年頭,大概是從那段時間開始,我就沒有習慣看國片,看過的曲指可數。那其中的老套公式,總是反反覆覆地上演變形記,以不同的面貌呈現。(這篇文章,其實也不是要寫電影,但不知為何又從電影開頭)

前兩天和網友Sarah的對話,讓我又重新思考「台灣」與我之間。加上今天發生了件小事,讓我忍不住又重新審視自己,「我」與我之間。活到現在,「認同感」是我一直不斷地在處理與面對的問題。對我那個朋友來說,我是一個老套的課題; 所以,他放棄收看我的戲碼了....

 

 

從本質上出發,我認為,我與「我」之間的認同感是建立於自信心上。三歲前,我是我外婆外公帶大的,記得他們說,我是個很乖、很好帶的小孩,都不太會哭鬧常常自己一個人玩。

大學時期,有天偶然讀到一篇關於兒童心理學的文章(很抱歉,我不記得文章或是作者名字了,我這方面的記憶力很差)作者說,據研究調查,一個愛哭鬧的小孩,是能健康發展、發育的小孩。因為當小孩在哭鬧時,他是在表達需求、發洩情緒,向父母尋求支助與關懷; 通常這樣的小孩,長大後,在開始面對學校同學、團體或社會生活時,都會有比較好的適應力與表達能力。反之,一個不愛哭的小孩,父母反而要當心了!!! 因為,他們不懂得要表達(哭),長大後,這樣的小孩經常會遇到人際關係、社會互動問題,進而造成心理上的不健康。

那一瞬間,我明白原來「乖巧」是我的「原罪」,我無可避免的成為一個不懂得表達自己的人,因為「愛哭的孩子有糖吃」。

小時候姊姊總是會開口要媽媽買東西給她。反之,我的第一隻熊娃娃,是我國小四年級時自己努力換來的;因為我貼心地幫媽媽做了某件事,是她需要的,她開心的讓我可以買一個500塊禮物。但是我不想花媽媽太多錢,所以,我就只選了一隻250塊的熊娃娃。它沒像泰迪熊那麼美,但對我來說已足夠.......(現在它仍躺在我家的櫃子中) 在那之前,我一直都很想要有一隻泰迪熊娃娃,但我不好意思開口要,因為很貴。

 

「我不哭」,是因為我不想要造成別人的麻煩。

「我不哭」,是因為我相信他們應該能懂我、知道我想要什麼。

 

殊不知,這是我的天真。這世界上,沒有任何一個人能讀一個人的心思(理論上來說是這樣,目前沒有認識特異功能人士XD)。不表達,久而久之,我與他人的互動欠缺連結的線。導致有人會覺得我不真誠,有人會覺得我太安靜、太無聊。小時候是不想跟我玩,長大後是不想跟我有往來。

我的「自信心」,就在這一來一往之間的欠缺,給慢慢抹去。

這些年來,我渴望與世界互動,我用「討好」取代「表達自己」。我希望每個人都能夠喜歡我,覺得我很好相處又可愛。聊天時,我習慣性應合別人的意見,不說自己真正的感覺或想法。因為我不想要這些「不同」,造成我和他者的疏遠、疏離; 我想要用這些假的「共同」連結我和世界。好讓我能成為社會的一份子。

這些年來,我就是這樣折磨著自己。那時候的我,好恨好恨我自己,我可以不開心到自己用力的拿頭去撞牆、我可以為了朋友的眼光、言語而憂憂掛心,他們是不是不要我了。。。

 

來了西班牙之後,伊比利半島的土地、人民並沒有認同我這個異鄉人。但文化、語言的異同,讓我開始學習用另一種角度去看自己。這個新的角度,讓我慢慢地放棄那些老套公式,我重新認識自己,認真的用另一個語言「表達」自己想說的話。去年底時,朋友的朋友傳了這張照片給我。

 「Would you like you if you met you?」

40399_1528906949940_1452708168_1383796_1301900_n

「如果你遇到"你",你會喜歡你嗎?」

她丟給了我這個問題,我問我自己,我有點回答不出來。於是,我知道我得要愛自己、喜歡自己。

因為,只有當自己認同自己時,你才會有自信心; 與別人相處時,你才能無畏無懼的表達你自己、作你自己。只有在這樣的基礎下,你才能取得與土地的認同感。就是,不管是住在那兒,自己的國家(台灣),或是別的國家,你都能輕鬆的自處,不會想逃避。

這不是國籍、國家的問題,而是人生的課題

今天發生的小事,我就不寫出來了。

它提醒了我,我還不夠愛我自己。

繼續努力吧!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烏娜‧特蘿塔慕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