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存與死亡。死亡與愛情。
法斯賓達說:「愛比死更冷」時,他二十四歲。
這個德國的雙性戀導演對電影的熱情,可以超越所有的價值框框,
即使搶銀行、殺人…任何言語上、行動上歇斯底里式的暴力,
都在表述著他所付予「電影」至高無上的地位,就像是個「聖潔的妓女」。

這個周末在台北光點看了"愛比死更冷"與"當心聖妓"。
在精神狀況不佳的情況下,要去適應法斯賓達的不規則、跳躍、片段、零散的、緩慢的敘事風格,
我陷入某種昏沈中,像是吸了大麻般的飄然感,我從現實走入電影場景中,
與一群等待電影開拍的演員、工作人員,衣衫不整的躺在陽台上,
彼此撫觸著肉體,像綿羊群般的堆疊。
電影中的我,看著坐在電影院中的我,腦袋左搖右晃,眼神失焦,
電影院中的我,在生活中選擇規範、制度與道德。

法斯賓達飾演的法蘭茲說:「我不想為組織作事。」
即使為組織作事,可以固定的拿到薪水,他也不想屈就在制度中,
他寧可被揍、當個小白臉拿女友喬安娜賣淫所賺的錢,當個一無事處的小混混。

我想法斯賓達並不介意別人如何評斷他。

而我總是那麼在意旁人的眼光、只因為大家都是這麼做…
所以我像"愛比死更冷"的布魯諾一樣,最後還是選擇為組織做事。
這種沈淪,在某個層面來說,罪惡的程度遠超過不斷殺人的布魯諾
不曉得我的下場,會不會比布魯諾好一些。抑或更慘。

(二)

「我不可能完全得到滿足,直到我確知他完全被摧毀。」
在"聖妓"末尾,這句話重覆了三次。
在那一剎之際,
我想到阿莫多瓦在"鬥牛士"最後,伴隨著日蝕,將性愛與死亡緊緊結合的優美畫面…
我想到有人說李小龍最後是裸體死在女人身上的…
我想到在藏傳佛教中的歡喜佛,性愛被視為象徵一種修煉的調心工具…

「有一次我high完,我體會到在娘始中的感覺。」

有沒有可能法斯賓達早就知道他愛人Amin Meir在他生日當天要自殺,但卻沒有阻止??
而靜默的收下這個"禮物"------我的想像,可能太過於瘋狂無禮,但似乎又有些偵探心態,
如果法斯賓達知道了,或許會大大讚賞我一番。

我唯一可以確知的,就是他並沒有打算成為一個「可愛的人」,
他拒絕迎合,用生命中所感知的憤怒,催毀大眾所認知的「電影」。

(三)

"愛比死更冷"是1969年的作品、"當心聖妓"是1970年。
兩片中都有許多畫面都像一幅幅唯美的油畫、明信片,讓我很想收藏起來。
雖然看影展手冊中,寫到"當心聖妓"是法斯賓達最喜愛、自認最好的個人作品 (我沒辦法求證是真是假)
,但後面的二三十分鐘,我看的還頂吃力。

我想到楊順清老師所認為的「好故事」結構,再看到法斯賓達的電影。
突然我很想問問美術專家,
究竟畫作是「寫實派」? 還是「抽象派」的較為美麗?

我想這是很難解的答案。
不論如何,我仍期待剩下的八張票。

f_2993627_1.jpg 

延伸閱讀:電影便是Holy Whore啊.陳玉慧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烏娜‧特蘿塔慕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